很黄很色又很爽的视频|女人夜色黄网在线观看|久久久香蕉视频|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免费观看|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有限公司

“有毒”資產肆虐 命門在內部控制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陳漢文 時間:2018-03-05

關鍵詞:內部控制

近十年來,中國已經制定了一套看上去比較完善的內部控制標準,并持續完善之。但是,從近期金融及地方政府等領域發生的丑聞來看,中國諸多領域內部控制水平的提升,仍然任重道遠。

美國于21世紀初的企業造假丑聞,引出了薩班斯法案,也帶來了一次全球企業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革新。那么在中國呢,面對前述諸多亂現的發生,我們應作何解?

本報延請了中國在內部控制領域的學術權威陳漢文教授,設立專欄“底層設計”,對這些問題逐一抽絲剝繭,深入入微分析,期待最終能一個系統、完整的認知,并給出良好的解決方案,以資各個方面參考。陳漢文教授長期致力于內部控制問題研究,是中國內部控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在我們看來,改革和創新要有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但也要重視“底層設計”的具體安排。而內部控制就是底層設計之魂之核,是社會、經濟、政治等所有領域良好治理、高效運行的底盤和根基。 —— 編者

作為資本運作的高級形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是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最主要方式。近年來,A股并購重組持續高漲,數量多、范圍廣、金額大,而且日趨國際化,在幫助上市公司提升鞏固競爭力、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A股并購重組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與風險,部分案例引發廣泛關注,甚至造成負面影響,影響了并購重組功能與優勢的充分發揮。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資本市場必須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需要持續推進。并購重組揚長避短,離不開外部監管扶優限劣保駕護航,更需要上市公司完善內部控制強基固本,從源頭上防范并購重組亂象,有效防御“有毒”資產。

一、并購重組遭遇“有毒”資產,上市公司內控缺陷難辭其咎

2017年4月,證監會查處了一起涉嫌以虛增收入、虛構銀行資產為手段,企圖將有毒資產裝入上市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違法案。從證監會網站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到,2013年至2015年間,九好集團(浙江九好辦公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九好網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虛增服務費收入約2.6億元,虛構銀行存款3億元。九好集團為了實現在A股借殼上市,將自身包裝成價值37.1億元的“優良”資產,與鞍重股份(鞍山重型礦山機器股份有限公司,SZ.002667)里應外合進行欺詐式重組。

無獨有偶,在證監會2016年查處的首例重大資產重組財務造假案中,廣西康華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康華農業)為實現上市目的,長期有組織地進行系統性財務造假,與浙江步森服飾股份有限公司(步森股份)在重大資產重組過程中,披露的財務數據存在惡意造假和虛假記載,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各期財務報告虛增資產均超過2億元,最高達5億元;2011年至2013年,各期財務報告虛增營業收入均超過1.4億元,最高達2.3億元。

2017年12月27日,新日恒力(寧夏新日恒力鋼絲繩股份有限公司,SH.600165)發布公告,稱對其2015年購進的博雅干細胞(博雅干細胞科技有限公司)失去實際控制。新日恒力2015年收購博雅干細胞,交易雙方簽訂有業績補償協議,博雅干細胞2015年與2016年均未完成業績承諾,但對方未按前期承諾履行業績補償及股份回購義務。由于上市公司和博雅干細胞之間存在借款糾紛等問題,新日恒力無法對博雅干細胞并購重組業績承諾的完成情況進行審計。

當并購重組遭遇“有毒”資產,尤其是上市公司與重組方內外聯手,將普通資產甚至是劣質資產包裝成優質資產并要求高額溢價,極具欺騙性,會嚴重妨礙資本市場健康穩定運行。面對并購重組亂象,我們在呼喚監管強力出擊、重拳懲治亂象的同時,更應該關注相關上市公司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為何沒有得到有效執行?當前,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亂象難絕,會計處理滑向準則底線、突破準則底線甚至是惡意造假行為呈現回升趨勢。如何建立有效運行的內部控制制度?如何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從源頭上防御“有毒”資產進入上市公司?也值得我們進一步深思。

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背景與概念框架

為了對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現象進行深入研究,AICPA(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聯合美國會計協會)等4個協會于1985年創建了Treadway委員會(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1987年,基于Treadway委員會的建議,成立了專門研究內部控制問題的COSO委員會。5年后,COSO委員會發布“COSO報告”(《內部控制整合框架》)。受到安然、世通、施樂、默克制藥等一系列大公司的會計丑聞的震動,美國政府于2002年出臺了影響深遠的SOX法案(《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OX法案提出明確要求,所有在美上市公司都必須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并且明確規定,企業經理層有責任建設、運行和評估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同時SOX法案加大了處罰力度,明確規定通過虛假內控與財務信息故意進行證券欺詐的犯罪最高可判處入獄25年,對犯有欺詐罪的個人和公司的罰金最高分別可達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故意破壞或捏造文件以阻止、妨礙或影響聯邦調查的行為將視為嚴重犯罪,將處以罰款或判處入獄20年,或予以并罰。

為了促進我國企業建立、實施和評價內部控制,規范注冊會計師的內部控制審計執業行為,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增強風險防范能力,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于2008年頒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財會[2008]7號)。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財會[2008]7號)的要求,上市公司應當對自身內部控制建設和運行的有效性進行評價,每年定期披露年度自評報告。在《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財會[2008]7號)基礎上,五部委于2010年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號--組織架構》等18項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

隨著國內外證券監管機構相繼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規范,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日益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企業內部控制也很快成為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研究熱點。大量學者通過理論和實證方法研究表明,內部控制不僅有助于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降低企業的潛在風險,還可以減少內幕交易行為的發生,提高企業的對外投資效率。我國有學者以A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發現內部控制質量越高,并購重組后整合能力越強,并購重組績效也越好。理論界和實務界普遍認為,有效的內部控制一方面有助于優化并購重組的目標選擇,避免目標選擇不當所引發的風險暴露與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并購重組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使并購方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標的資產的財務狀況,還有助于減少企業的內部利益沖突和意見分歧,強化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溝通以及上下級之間的信息反饋。

三、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亂象與內部控制缺陷問題分析

1、內部控制缺陷與并購重組“詬病”

歷史數據顯示,企業的大多數并購重組并沒有創造價值,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并購企業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分析發現,前文所述“忽悠式”重組和“有毒式”重組案例中,相關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至少存在如下幾方面缺陷。一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影響了董事會的治理效力,導致董事會的約束與監督功能缺失。二是上市公司在并購重組過程中,缺少有效的風險監控和評估體系。具體表現為,在實施并購重組前沒有對標的資產進行實地調查,對其所在行業缺乏充分認識;在實施并購重組過程中沒有對相關風險進行客觀全面評估,最終導致上市公司對并購重組標的真實價值、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做出誤判。三是信息溝通不暢、披露不及時,決策層沒有及時、準確的獲得關于并購標的的一手信息,導致其決策失誤。

2、A股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現存問題分析

近日,皇臺酒業成品酒庫虧、獐子島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保千里預虧且無法確定數額等一系列事件引發資本市場高度關注,從某些側面反映出當前A股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亟待改善。聯系“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2016):制定、分析與評價”等系列研究成果,不難發現當前A股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評價質量、報告披露的規范性、缺陷認定及整改、內控審計以及內控信息披露監管規則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比如,在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方面,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沒有揭示公司自身真實的內部控制建設、運行及缺陷情況;在內部控制審計方面,審計報告千篇一律,信息含量較低;中小板上市公司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沒有統一的內部控制報告披露監管規則(當前《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21號-年度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一般規定》與《關于引發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實施中相關問題解釋第1號的通知》等多套規則并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中國注冊會計師其他鑒證業務準則第3101號-歷史財務信息審計或審閱以外的鑒證業務》以及《內部控制審核指導意見》等多套標準混用)。

3、理論研究存在分歧,實務認識存在誤區

當前,西方學術界對于企業內部控制的本質屬性和概念范疇,仍然沒有走出概念叢林,缺乏一個具有普遍意義并廣為接受的企業內部控制定義。關于的企業內部控制的本質屬性,曾先后出現過內部控制管理工具論、方法和措施論、制度論、控制系統論、管理過程論、管理活動組成部分論等多種看法。而關于企業內部控制的概念,則先后發展出內部牽制、內部會計控制、內部控制結構、內部控制系統、內部控制整合框架、內部控制過程、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等多種觀點。

我國學術界和企業界對于企業內部控制認識,也存在諸多分歧。既有學者認為企業內部控制是一種經濟控制系統或者一項經濟機制或制度,也有學者認為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管理的一種特殊職能或一種工具或一個過程,還有學者將企業內部控制等同于企業風險管理。關于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很多上市公司并沒有充分認識到,有的公司高管甚至誤以為企業內部控制就是一堆堆手冊、文件和制度,或者片面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內部成本控制、內部資產安全性控制等,部分企業甚至對內部控制完全沒有概念。

四、強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的思考與政策建議

內部控制是上市公司在財務報告中防范錯誤和舞弊、在并購重組中抵御“有毒”資產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提升并購重組績效的重要保障。鑒于當前A股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現狀實情,強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首先需要在內部控制概念上正本清源,走出內部控制概念叢林,拓寬內控體系建設范圍;其次需要強化內部控制法制建設,提升信息披露重視程度;第三,需要梳理內部控制規章制度,整合內控信披監管標準;第四需要強化內部審計和審計委員會的內控監督責任,完善內控缺陷披露機制。

1、內部控制正本清源,走出概念叢林,拓寬內控體系范圍。

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財會[2008]7號),企業內部控制是由董、監、高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健全有效運行的內部控制,應該能夠合理保證企業自身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自身發展戰略。企業在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時,應當5條基本原則,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和成本效益原則。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也應當包括5個基本要素,即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除了關注自身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上市公司還應重視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督促其建立完善適應自身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制度,從而合理保證集團整體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

2、強化內部控制法制建設,提升內部控制重視程度。

當前,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都已將內部控制上升為法律,我國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配套指引尚處于部門規章層面。為了確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執行,內控信息真實準確完整,監管機構應加強內部控制的法制建設,并借鑒美國SOX法案,將內部控制建設提升到法律層面,強化對內部控制制度缺失、內部控制缺陷隱瞞、內部控制有效性虛假披露的相關上市公司和人員的威懾效力和處罰力度,提升相關各方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自我評價、外部審計以及相關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尤其是加強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監督和問責力度,提升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內部控制審計業務時的審慎程度。

3、梳理內部控制規章制度,整合內控信披監管標準。

目前,A股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自我評價、以及注冊會計師執行內部控制審計業務時,遵循的標準不統一,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內控自評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格式參差不齊。基于此,監管機構需要盡快統一監管標準,明確層級體系,修訂和規范審計信息披露要求,細化標準,統一審計意見類型。在上市公司日常監管中,強化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及運行有效性的監管關注。

4、強化內部審計和審計委員會的內控監督責任,完善內控缺陷披露機制。

作為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的內部審計和強有力的審計委員會監督,可以在較高程度上保障上市公司有效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當前,A股上市公司在執行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所暴露出來的系列問題,比如注重制度建設、疏于切實執行等,與內部審計不到位、審計委員會監督不嚴有很大關系。所以,需要明確并強化審計委員會對內部控制的監管職責。作為衡量和反映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重要指標,內部控制缺陷相關信息的披露模糊會影響或者干擾投資者、監管機構等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判斷。所以,極有必要持續完善和強化內控缺陷信息披露機制,從而提高上市公司內控缺陷披露質量。

(陳漢文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惠園特聘教授,邢立全系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研究員。陳漢文教授長期致力于內部控制問題研究,是內部控制領域權威教材的編寫者,是中國內部控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