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黄很色又很爽的视频|女人夜色黄网在线观看|久久久香蕉视频|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免费观看|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有限公司

年報大變臉 上市公司內控管理有待加強

來源:網絡 時間:2019-10-08

關鍵詞:

截至2019年4月30日,A股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已經披露完畢。在正式披露之前,A股上市公司又來了一波業績“變臉”。據《金融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4月份以來,趕在年報披露截止日之前發布業績修正公告的上市公司,已經超過200家,其中,僅4月23日一天,發布年報和一季報業績修正公告的上市公司就超過30家,甚至在4月29日,還有20家上市公司修正業績,不少公告之后還附帶了“致歉說明”。

發布年報之前突然修改業績一直是A股的“頑疾”。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和2016年年報業績“變臉”公告分別是181家和152家,較之而言,2018年出現“變臉”的上市公司數量大幅增加。

多家公司業績大跌利潤轉虧

Wind資訊數據顯示,A股2018年共有525只個股凈利潤較此前預告下限下修,其中328家由預盈轉為虧損;下修幅度超過1億元的有108只。

以上交所為例,按照相關規定,上市公司有3種情況需要在會計年度結束后一個月內進行預告業績,即預計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凈利潤為負值;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實現扭虧為盈的。

4月19日,西部礦業(601168)業績預告更正公告顯示,與上年同期相比,西部礦業預計2018年凈利潤將出現虧損,虧損額為20.63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20.36億元。這將是公司自上市以來出現的首虧。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29日,西部礦業發布了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將實現盈利。業績預告顯示,西部礦業預計2018年1月至12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億元,同比減少78.00%。

曾經的“白馬股”歐菲光(002456)也修正了2018年業績,由之前的預計盈利18.39億元,突然變成了虧損5.19億元。迅游科技(300467)4月22日修正業績公告,從預計盈利1.8億元,到虧損7.9億元。中天能源根據其披露的更正公告,此前公司的業績預告為盈利3000萬元至3500萬元,此番披露的更正數據為虧損8.35億元。4月15日,大幅修正業績預告的興業礦業(000426),直接由預計盈利6億元至7.5億元,修正為虧損1.5億元至虧損2億元;4月19日修正業績快報的華伍股份(300095),凈利潤由5711.8萬元變更為虧損9354萬元。

商譽減值依舊是主要原因

公告顯示,此輪上市公司業績“變臉”的原因中,商譽減值現象依然存在。

商譽減值在影視行業、游戲文化產業中存在情況較為普遍。華誼兄弟(300027)因電影票房失利和商譽減值出現首虧。其年報顯示,2018年華誼兄弟營業收入38.91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39.64億元,同比下降1.40%;凈利潤虧損10.93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盈利8.28億元,同比下降383.97%。游戲行業的迅游科技因合并成都獅之吼科技有限公司形成的計提商譽減值準備8.53億元,較業績快報增加資產減值損失8.53億元。

還有企業因主資產減值、計提壞賬等原因出現虧損。如中天能源公告中解釋稱,因為現金流進展,資金短缺,嚴重影響業務,預計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增加5.34億元,另外,由于天然氣銷售價格在2018年持續走低,影響油田開采業務,預計經濟可開采儲量大幅下降,折耗成本增加5.09億元。

針對商譽減值的監管也在不斷加強。今年3月29日,財政部監督檢查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商譽減值監管的通知,要求各財政監察專員辦加強上市公司商譽減值監管。這是繼證監會2018年11月發布《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之后,財政部關于商譽減值監管的正式呼應性文件。

各地證監局也加強了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北京證監局今年3月召開的2019年轄區上市公司監管工作會上提出,結合年報審計監管,對商譽減值等重點問題予以關注,壓實中介機構責任。上海證監局今年3月披露1至2月監管通報中,也明確指出年報監管重點關注商譽減值、資金占用等風險領域。

上市公司應加強內控管理

有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未做好企業內部的質量管理和內控,是導致業績出現大幅度跳水的根本原因。以西部礦業為例,西部礦業稱,此次業績變臉主要是因為對聯營企業青投集團的全額計提。而在2018年半年報中,青投集團還有108億元的資產,短短半年內,青投集團股權價值的可回收金額卻歸零了。對此,上交所火速下發問詢函,要求說明公司在財務管理及信息披露事務管理上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等。

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內控水平,才是降低業績“變臉”率的治本之法。2018年11月9日,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對滬深兩市3485家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2017年度內部控制報告進行了系統分析,并發布《我國上市公司2017年執行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情況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部分上市公司仍存在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整改不到位,隱瞞、虛報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內部控制缺陷時避重就輕,報告披露不夠及時、格式不夠規范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內部控制建設在部分上市公司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影響了上市公司內部管理水平和防御風險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提醒,本次出現的眾多利潤虧損的上市公司并非是ST公司,有些企業此前業績很好,今年首次出現虧損,這意味著企業經營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風險。但今年以來股市行情持續走高,不少投資者忽略了企業的經營狀況,盲目追漲獲取短期利益,在企業出現經營風險的時候卻只能面臨長期損失。